低碳城市建设行业2023-2029年深度分析及投资可行性
报告目录
章 低碳城市相关概述
1.1 低碳城市的定义及发展
1.1.1 低碳城市的基本概念
1.1.2 低碳城市建设的特征
1.1.3 低碳城市建设的必然性
1.2 低碳城市的建设内容
1.2.1 低碳城市建设之碳减排
1.2.2 低碳城市建设之碳消纳
1.2.3 低碳城市建设之碳平衡
1.3 低碳城市建设在中国发展的意义
1.3.1 低碳城市促进新型城市建设
1.3.2 低碳城市给后发城市提供经验
1.3.3 低碳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第二章 2021-2023年全球低碳城市建设分析及经验借鉴
2.1 全球低碳城市建设背景
2.1.1 全球城市化发展水平
2.1.2 全球经济形势分析
2.1.3 全球ESG投资规模
2.1.4 中欧气候合作进展
2.2 全球低碳城市建设状况
2.2.1 国际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2.2.2 全球碳排放情况分析
2.2.3 全球碳减排发展格局
2.2.4 全球碳吸纳发展水平
2.2.5 全球碳交易市场进展
2.2.6 城市消费减排干预措施
2.2.7 国际低碳城市建设策略
2.2.8 全球低碳城市经验借鉴
2.3 欧盟
2.3.1 欧盟低碳城市建设政策环境
2.3.2 欧盟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方式
2.3.3 欧盟低碳城市建设投入资金
2.3.4 欧盟重点行业市场表现情况
2.3.5 欧盟碳排放量变化情况分析
2.3.6 欧盟碳交易市场发展情形
2.3.7 欧盟低碳城市建设的启示
2.4 英国
2.4.1 英国低碳城市建设计划
2.4.2 英国低碳城市建设进展
2.4.3 英国低碳交通发展近况
2.4.4 英国绿色金融发展要点
2.5 日本
2.5.1 日本低碳减排目标更新升级
2.5.2 日本低碳城市建设投入资金
2.5.3 日本低碳城市建设税收制度
2.5.4 日本低碳城市建设管理制度
2.5.5 日本低碳能源消费实现路径
2.5.6 日本绿色建筑重点发展方向
2.6 美国
2.6.1 美国碳排放量变化情况分析
2.6.2 美国碳减排相关政策的变动
2.6.3 美国RGGI碳市场交易情况
2.6.4 美国绿色交通建设进展说明
第三章 2021-2023年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环境分析
3.1 经济环境
3.1.1 国内宏观经济概况
3.1.2 工业经济运行状况
3.1.3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3.1.4 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3.2 政策环境
3.2.1 碳减排目标发展阶段
3.2.2 碳中和国家政策梳理
3.2.3 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3.2.4 低碳能源安全战略
3.2.5 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
3.3 社会环境
3.3.1 城镇化发展进度
3.3.2 节能环保行业进展
3.3.3 碳排放情况说明
3.3.4 工业碳减排进展
3.3.5 国土绿化成效
3.4 能源环境
3.4.1 能源供给总量
3.4.2 能源消费总量
3.4.3 能源投资情况
3.4.4 能源效率分析
第四章 2021-2023年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分析
4.1 2021-2023年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综况
4.1.1 低碳城市产业链剖析
4.1.2 低碳城市建设政府功能
4.1.3 低碳城市建设历程分析
4.1.4 低碳城市发展指数排名
4.1.5 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驱动力
4.1.6 低碳城市建设战略目标
4.2 中国低碳城市竞争情况分析
4.2.1 低碳城市碳达峰潜力比较
4.2.2 低碳城市建设SWOT分析
4.2.3 国际“绿色竞争”情况
4.3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分析
4.3.1 低碳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4.3.2 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
4.3.3 中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4.3.4 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影响因素
4.4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4.4.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4.4.2 国家设定的评价指标体系
4.4.3 地方设定的评价指标体系
4.4.4 评价指标的目标值及权重确定
4.4.5 完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4.5 低碳城市三方行为主体分析
4.5.1 三方主体参与低碳城市建设意义
4.5.2 三方主体参与低碳城市建设现状
4.5.3 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
4.5.4 三方主体参与低碳城市建设问题
4.5.5 三方主体参与低碳城市建设对策
4.6 新基建对低碳城市发展的影响
4.6.1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与概况
4.6.2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减排效应
4.6.3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增耗效应
4.6.4 新基建对行业碳达峰影响
4.6.5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措施
4.7 低碳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4.7.1 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
4.7.2 传统交通发展模式低效
4.7.3 高能耗高排放情况严重
4.7.4 缺乏广泛的公众基础
4.8 低碳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4.8.1 制定城市低碳建设规划
4.8.2 转变公众出行方式
4.8.3 增加民众低碳意识
4.8.4 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调整
第五章 2021-2023年中国绿色交通行业发展状况及投资前景分析
5.1 绿色交通行业发展综述
5.1.1 交通运输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5.1.2 绿色交通产业发展重点
5.1.3 绿色交通发展指数分析
5.1.4 绿色交通企业减排措施
5.1.5 绿色交通面临的挑战
5.1.6 绿色交通行业实现路径
5.1.7 绿色交通行业发展趋势
5.1.8 绿色交通产业发展方向
5.2 2021-2023年部分城市绿色交通发展动态
5.2.1 北京
5.2.2 上海
5.2.3 深圳
5.2.4 江苏
5.2.5 新疆
5.3 2021-2023年绿色出行市场运行分析
5.3.1 绿色出行企业评估
5.3.2 绿色出行发展案例
5.3.3 共享出行市场表现
5.3.4 绿色出行发展建议
5.4 2021-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5.4.1 新能源汽车政策导向
5.4.2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5.4.3 新能源汽车供给分析
5.4.4 新能源汽车需求分析
5.4.5 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
5.4.6 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5.4.7 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
5.5 绿色交通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5.5.1 绿色智能一体发展
5.5.2 绿色科技前沿引领
5.5.3 绿色交通政策保障
5.5.4 标准体系基础保障
5.5.5 宣教管理有序推进
5.5.6 试点项目推动建设
5.5.7 特大城市争创
第六章 2021-2023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状况及典型案例分析
6.1 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综述
6.1.1 绿色建筑行业发展历程
6.1.2 绿色建筑行业主要成就
6.1.3 绿色建筑行业主要特征
6.1.4 绿色建筑市场规模分析
6.1.5 绿色建筑标识市场格局
6.1.6 绿色建筑标识主要申报者
6.1.7 绿色建筑企业指数探讨
6.1.8 绿色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6.2 绿色施工之装配式建筑
6.2.1 装配式建筑政策梳理
6.2.2 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
6.2.3 装配式建筑市场格局
6.2.4 PC构件生产企业情况
6.2.5 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
6.3 绿色建材之防水材料
6.3.1 防水材料行业标准
6.3.2 防水材料供给情况
6.3.3 防水材料消费情况
6.3.4 防水材料行业集中度
6.3.5 防水材料产品缺陷
6.4 绿色建材之石膏板
6.4.1 石膏板的供给情况
6.4.2 石膏板的消费情况
6.4.3 石膏板的企业格局
6.4.4 石膏板的发展前景
6.5 绿色建筑典型案例分析
6.5.1 中建科工大厦项目
6.5.2 卓越后海金融中心项目
6.5.3 岗厦皇庭大厦项目
6.5.4 万科滨海置地大厦项目
6.5.5 深圳安托山花园项目
第七章 2021-2023年中国绿色制造行业发展状况及典型案例分析
7.1 绿色制造行业发展综述
7.1.1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7.1.2 绿色制造主要成果
7.1.3 绿色制造发展建议
7.1.4 绿色制造发展规划
7.1.5 绿色制造发展趋势
7.2 绿色工厂建造分析
7.2.1 绿色工厂政策概述
7.2.2 绿色工厂评价标准
7.2.3 绿色工厂创建规模
7.2.4 绿色工厂区域分布
7.2.5 绿色工厂企业分析
7.2.6 绿色工厂建设建议
7.3 绿色供应链发展情况
7.3.1 绿色供应链实践特点
7.3.2 绿色供应链试点案例
7.3.3 绿色供应链企业案例
7.3.4 绿色供应链发展建议
7.3.5 绿色供应链发展趋势
7.4 绿色设计产品分析
7.4.1 绿色设计产品政策汇总
7.4.2 绿色设计平台技术要求
7.4.3 绿色设计典型产品开发
7.4.4 绿色设计试点企业建设
7.4.5 绿色设计工作发展思路
7.5 绿色园区建设情况分析
7.5.1 绿色园区产业布局
7.5.2 绿色园区评价指标
7.5.3 绿色园区发展规模
7.5.4 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7.5.5 绿色园区发展模式
7.6 绿色制造典型案例分析
7.6.1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6.2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7.6.3 苏州尚美国际化妆品有限公司
7.6.4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7.6.5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
7.6.6 贵州贵阳国家高新区
第八章 2021-2023年中国绿色能源行业发展状况及典型案例分析
8.1 绿色能源发展概况
8.1.1 绿色能源构成
8.1.2 弃风弃光情况
8.1.3 风光上网电价
8.1.4 电力结构分析
8.1.5 CCER交易进展
8.1.6 能源变革转型思路
8.1.7 新能源发展目标
8.2 光伏能源行业分析
8.3 风电能源行业分析
8.4 氢能行业分析
8.5 低碳能源典型项目案例分析
第九章 2021-2023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状况及试点动态分析
9.1 碳交易市场基本概况
9.1.1 碳市场发展历程
9.1.2 碳交易市场分类
9.1.3 碳市场基本框架
9.1.4 碳市场参与主体
9.1.5 碳市场交易方式
9.1.6 碳市场排放核算
9.1.7 国内外碳交易体系对比
9.2 全国碳交易试点市场运行状况
9.2.1 碳交易政策汇总
9.2.2 碳市场成交规模
9.2.3 碳市场交易价格
9.2.4 碳市场区域分布
9.2.5 碳市场活跃程度
9.2.6 碳市场发展建议
9.3 全国碳交易市场八大试点城市发展进展
9.3.1 北京碳市场建设情况
9.3.2 上海碳市场建设情况
9.3.3 广东碳市场建设情况
9.3.4 深圳碳交易试点建设
9.3.5 天津碳交易试点建设
9.3.6 湖北碳交易试点建设
9.3.7 重庆碳交易试点建设
9.3.8 福建碳交易试点建设
9.4 全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
9.4.1 全国碳市场投资机会
9.4.2 全国碳市场发展展望
9.4.3 全国碳市场发展预测
第十章 2021-2023年中国林业碳汇市场交易状况及试点动态分析
10.1 林业碳汇发展综述
10.1.1 林业碳汇政策规划
10.1.2 林业碳汇项目进展
10.1.3 林业碳汇交易情况
10.1.4 林业碳汇减排情况
10.1.5 林业碳汇收入测算
10.1.6 林业碳汇潜在价值
10.2 林业碳汇试点建设
10.2.1 广东碳普惠抵消信用机制
10.2.2 北京林业碳汇抵消机制
10.2.3 福建林业碳汇抵消机制
10.2.4 四川林业碳汇造林项目
10.3 林业碳汇重点企业分析
10.3.1 岳阳林纸
10.3.2 福建金森
10.3.3 平潭发展
10.3.4 东珠生态
第十一章 2021-2023年中国低碳消费模式发展状况分析
11.1 低碳消费发展综述
11.1.1 低碳消费相关概念
11.1.2 低碳消费的必要性
11.1.3 低碳消费基本原则
11.1.4 低碳消费政策梳理
11.1.5 我国消费结构分析
11.2 低碳消费领域分析
11.3 政府主导低碳消费项目介绍
11.4 企业推动低碳消费项目介绍
11.5 低碳消费制约因素
11.6 低碳消费发展建议
第十二章 2021-2023年低碳城市建设其他相关领域发展状况分析
12.1 垃圾填埋
12.1.1 垃圾填埋法律法规
12.1.2 垃圾填埋处理规模
12.1.3 垃圾填埋发展路径
12.1.4 垃圾填埋气发电产能
12.1.5 填埋气发电碳交易情况
12.2 垃圾焚烧
12.2.1 垃圾焚烧政策规划
12.2.2 垃圾焚烧处理规模
12.2.3 垃圾焚烧发电产能
12.2.4 垃圾焚烧发电减碳能力
12.2.5 垃圾焚烧发电碳交易情况
12.3 城市规划
12.3.1 低碳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12.3.2 低碳城市城市规划策略
12.3.3 低碳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第十三章 2021-2023年中国低碳城市区域建设分析
13.1 区域低碳城市建设政策环境
13.1.1 区域碳中和时间规划
13.1.2 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13.1.3 能源替代政策梳理
13.1.4 技术升级政策表述
13.1.5 生态碳汇政策说明
13.2 北京市低碳城市建设
13.3 上海市低碳城市建设
13.4 广州市低碳城市建设
13.5 成都市低碳城市建设
13.6 合肥市低碳城市建设
13.7 青岛市低碳城市建设
13.8 眉州市低碳城市建设
13.9.1 江苏省
13.9.2 六安市
13.9.3 济宁市
13.9.4 济南市
13.9.5 贵阳市
第十四章 2021-2023年低碳城市建设应用技术研发状况分析
14.1 碳捕捉技术
14.1.1 碳捕捉技术概述
14.1.2 碳捕捉技术流程
14.1.3 碳捕捉技术进展
14.1.4 碳捕捉项目规模
14.1.5 碳捕捉项目模式
14.1.6 碳捕捉技术前景
14.2 洁净煤技术
14.2.1 洁净煤技术定义
14.2.2 洁净煤技术分类
14.2.3 洁净煤技术进展
14.2.4 煤气化技术分析
14.2.5 高选洁净煤技术
14.2.6 其他洁净煤技术
14.2.7 洁净煤技术减排潜力
14.3 光伏发电技术
14.3.1 光伏发电技术的进展
14.3.2 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
14.3.3 光伏发电的其他技术
14.3.4 光伏发电技术创新情况
14.3.5 光伏发电技术的趋势
14.4 生物质发电技术
14.4.1 生物质发电技术介绍
14.4.2 生物质发电技术进展
14.4.3 生物质发电市场规模
14.4.4 生物质发电区域分布
14.4.5 生物质发电项目格局
14.4.6 生物质发电技术的问题
14.4.7 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建议
14.5 其他清洁能源技术
14.5.1 风力发电技术
14.5.2 地热能技术
14.5.3 海洋能相关技术
第十五章 中国低碳城市投资分析及建议
15.1 低碳城市项目综合效益分析
15.1.1 经济效益
15.1.2 社会效益
15.1.3 环境效益
15.2 低碳城市领域投融资动态分析
15.2.1 低碳城市建设资金来源
15.2.2 低碳城市建设投资领域
15.2.3 绿色信贷动态分析
15.2.4 绿色债券动态分析
15.2.5 其他绿色金融工具动态
15.2.6 典型企业投资案例分析
15.3 低碳城市项目投融资模式分析
15.3.1 商业模式分析
15.3.2 项目PPP模式
15.3.3 融资模式创新
15.3.4 投融资模式建议
15.4 低碳城市投资价值评估及建议
15.4.1 投资价值综合评估
15.4.2 市场发展动力评估
15.4.3 行业进入壁垒评估
15.4.4 行业进入时机分析
15.4.5 行业投资风险提示
15.4.6 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4.7 投资建议与竞争策略
第十六章 低碳城市发展趋势分析及前景预测
16.1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展望
16.1.1 低碳城市发展机遇
16.1.2 低碳城市发展关键
16.1.3 低碳城市建设方向
16.1.4 低碳城市群发展方向
16.1.5 低碳城市发展路径
16.2 中国低碳智慧城市融合趋势
16.2.1 探索低碳智慧城市规划
16.2.2 智慧与低碳建筑协同建设
16.2.3 物联网完善绿色交通体系
16.2.4 优化低碳智慧社区服务
图表目录